肿瘤治疗新技术 医术天地

  • 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

    更多移动资讯等着你

  • 抗癌故事

网聚医学资讯平台

首页
/
肿瘤医学科普
/
肿瘤前沿技术
/
肿瘤医学论坛
/
肿瘤医学文献
/
肿瘤医疗资讯
/
肿瘤名医
/
肿瘤问答
/

引领翘首,名家齐聚丨2022年金陵淋巴肿瘤论坛5·21十大分会场精彩回顾 0826

楼主:阿里2022-05-22 21:00:15 只看楼主
来源:肿瘤资讯

春末夏初,金陵盛景。5月21日,“2022年金陵淋巴肿瘤论坛”在南京隆重拉开序幕。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淋巴肿瘤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淋巴瘤的整体诊疗水平。会议得到了权威学术组织机构的大力支持,由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分会淋巴瘤学组、南京医学会血液分会、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主办,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苏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浦口慢淋中心承办。
会议为期2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方式,邀请到国内外淋巴肿瘤领域的著名专家授课,并通过病例讨论等其他多种形式,就国际淋巴肿瘤基础及临床领域最新成果和进展进行交流。会议重磅邀请到七位血液肿瘤领域领军专家共同担纲大会主席,他们分别是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程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林桐榆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此外,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和徐卫教授携手担任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给予会议全程支持。
本届会议别出心裁,在内容设计上,立足临床热点话题与治疗难点,干货满满。不仅聚焦淋巴肿瘤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还特别设计了青苗专场、中青年专场等,关注青年淋巴肿瘤医生的成长,为淋巴肿瘤未来打造后备军。本文带您回顾5月21日下午的十大分会场——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惰性淋巴瘤、T/NK细胞淋巴瘤、细胞治疗(移植)、临床药学、实验血液学、临床病理、临床影像学、护理、青苗专场的精彩瞬间。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专场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专场会议主席由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携手担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显著的疾病,不同疾病状态和亚型在临床行为、治疗反应和长期结果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军宁教授结合研究进展,剖析了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及方向。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从DHL(双打击淋巴瘤)/DEL(双表达淋巴瘤)的概念、预后影响因素、治疗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全面梳理了双次打击/双表达淋巴瘤治疗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邹德慧教授则基于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疾病特征、治疗现状等系统梳理了相关临床诊治与进展,展望未来方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彤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俞文娟教授则结合疾病的临床特点、基因分型、诊疗发展、现有治疗策略及预后、未来策略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原发中枢大B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旨在提升这类难治疾病的临床水平。
惰性淋巴瘤专场


在惰性淋巴瘤专场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的引领下,北京协和医院李剑教授基于循证,分享了iMCD的治疗进展及治疗难点,解读了Castleman指南以指导中国临床实践,强调了联合治疗探索、多中心合作的重要性。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易树华教授则系统梳理了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诊疗进展及新策略探索,指出诊断流程需标准化,治疗目标以改善症状为主而非缓解深度,应加强多中心联合探索我国WM临床与生物学特点。准确的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前提,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增军教授阐述了基于细胞形态、免疫表型、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等对慢性B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的综合性鉴别诊断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亮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分别聚焦霍奇金淋巴瘤治疗进展、滤泡淋巴瘤诊疗进展,娓娓道来,展望未来。本场压轴学者提挈诺大学Davide Rossi教授则剖析了基于液体活检下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生物学。
T/NK细胞淋巴瘤专场
T/NK细胞淋巴瘤专场的大会主席为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李扬秋教授、西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陈协群教授。


本专场首位讲者、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慧强教授结合中肿研究探索的成功经验,高屋建瓴地梳理了NK/T淋巴瘤治疗进展,尤其分析了免疫治疗时代的治疗策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昭教授则分享了EBV相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诊治,指出EBV与多种淋巴造血系统及肿瘤性疾病相关,发病机制仍待研究。目前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淋巴瘤对常规化疗反应欠佳,探索新的、高效、持久的T细胞免疫疗法是重要方向之一。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清清教授则阐述了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治疗现状及难点,指出目前T-LBL缺乏可以临床应用的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及精确分层。在治疗上目前已明确采用ALL样治疗方案治疗LBL,但仍有一些问题未解决。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NK-LGLL)是较少见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病程多呈惰性发展,且鉴别诊断困难。江苏省人民医院范磊教授剖析了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前世今生,点明其诊疗进展及方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陈浩教授分享了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指出其发病机制仍需深入研究,而其诊治仍需多学科联合探索。北京协和医院张薇教授则结合临床病例等,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临床研究设计和未来治疗模式展开综合探讨。
细胞治疗(移植)专场
细胞治疗(移植)专场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启发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本专场首位讲者徐州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徐开林教授结合临床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中枢和髓外血液肿瘤的CAR-T治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则就CAR-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深入讲解。CAR-NK细胞在淋巴瘤治疗中前景广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详细分析了CAR-NK细胞治疗淋巴瘤的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探索,解析相关新型治疗策略。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韩为东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梁爱斌教授则分别聚焦CAR-T治疗淋巴结抵抗探讨和CAR-T治疗的关键环节由点及面地展开授课。最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分享了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移植治疗适应证、有效性、临床全程管理等内容。
临床药学专场

临床药物专场特邀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韩峰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教授作为首位讲者,分享了基于表观遗传学靶点进行创新药物研究,启发新药物发现思路。而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潘景轩教授则聚焦Loss of PRMT7 reprograms glycine metabolism to selectively eradicate leukemia stem cells in CML,基于表观遗传学视角阐述了白血病干细胞疗法应用。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孙宏斌教授从免疫分子机制到治疗策略着手,解释新型USP7抑制剂的发现及其抗肿瘤免疫作用优势。而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何俏军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盛春泉教授则分别系统梳理了急性髓性白血病小分子药物研究进展和基于肿瘤靶标新调控方式的新药发现。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陶永光教授以细胞命运的表观调控研究为题进行精彩授课,最后南京医科大学药物学院朱东盛教授则立足淋巴瘤治疗药物靶点前沿进展,分享其临床思考。
实验血液学专场
实验血液学专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研究员周家喜教授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诸江教授担任本专场大会主席。


首位讲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石莉红研究员基于基础研究梳理了造血干细胞异质性与血液肿瘤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实践。而南京医科大学陈云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钱鹏旭研究员则分别讲解了固有淋巴样细胞与肿瘤微环境免疫重塑和CAR-T细胞耗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赵萌教授和武汉大学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医学研究院张好建教授则分别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子机制髓系白血病演化中的表观调控机制娓娓道来。最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蕾博士和江苏省人民医院金晖副研究员分别就肿瘤中的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研究进展和AITL肿瘤微环境特征及其复发难治的分子机制抽丝剥茧,精彩呈现。
临床病理专场
临床病理专场会议主席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子芬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张智弘教授。


首先来自Department of Hematopathology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Shimin Hu教授以Evolving Classification of B-cell Lymphomas in WHO: Past, Present, and Future为题开场,进行精彩学术内容分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王哲教授分别解析了组织细胞/树状细胞肿瘤病理进展和特殊类型高级别淋巴瘤的遗传学和微环境研究。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翠苓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赵莎教授则基于临床实践依次带来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病理诊断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病理讲解。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潘华雄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王震教授分别就淋巴瘤诊断的惯性思维和CD30阳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进行高屋建瓴地探讨。
临床影像学专场
临床影像专场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唐立钧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首先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雪鹃教授基于循证及临床实践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18F-FDG PET/CT指南进行详致解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吴湖炳教授则分享了 T/NK细胞淋巴瘤病理分类和18F-FDG PET/CT显像的具体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魏伟军教授则基于前沿视角,就血液系统肿瘤诊疗一体化研究新进展进行临床发展的前瞻性展望。江苏省人民医院鲁珊珊教授从解剖、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等全程管理角度分享了MRI在原发中枢淋巴瘤的应用进展。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蒋冲教授则就临床研究分析了人工智能影像组学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中的应用与价值。最后,江苏省人民医院丁重阳教授基于临床病例到研究进展阐述了18F-FDG PET/CT在Richter综合征的应用进展以指导临床实践。
护理专场
护理专场在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颜霞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濮益琴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序幕。


首位讲者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徐丽教授首先讲述了干细胞移植序贯CD19/2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护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赫洋教授则阐述了同伴教育在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并分享瑞金经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雯教授则分享了日间病房的建设和管理,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服务患者。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杜欣教授则讲述了CAR-T护士的专业化培训的建设和积极价值。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卫峰教授则以淋巴瘤ASCT并发症案例分享为题,分享了其中难点及攻坚措施。最后,江苏省人民医院濮益琴教授则基于当下,总结经验,梳理了疫情之下淋巴瘤患者的全程管理。
青苗专场
青苗专场由青年专家、山东省立医院张娅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夏奕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首位讲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阎禹廷教授基于基础研究等阐述了MYD88突变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他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意义。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魏小磊教授分享了关于调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氧化还原状态介导耐药的研究。江苏省人民医院伍紫娟教授则汇报了eccDN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索,分析其成为肿瘤诊断及预后预测标志物的巨大潜力。而山东省立医院韩杨教授则就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化研究探索,分享山东省立医院经验,强调了新型预后评分系统在推动CLL个体化靶向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方恬教授则从遗传学到发病机制分析了甲状腺MALT淋巴瘤的治疗前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赵翀教授则基于基础及临床研究分享了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新机制,提示其预后相关因素。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戚嘉乾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薛学敏教授则分别就治疗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探索和结节硬化型2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展开授课,分享积极思考。最后江苏省人民医院夏奕教授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tDNA的预后价值进行探讨,提示ctDNA在分子分型、亚型鉴定,指导临床治疗选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会议小结
吾生有崖,而知也无崖。肿瘤领域日新月异的进展时刻提醒着临床同道这一点,尤其对于异质性强、治疗复杂的淋巴瘤诊治更是如此。总体而言,5月21日下午的十大分会场会议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护理的全程管理、新药物发现与探索等多维度展开,学术演讲全面而前沿,极富建设性及临床指导意义,与会同道收获颇丰,也期待基于此,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lo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亚西亚健康-肿瘤医生APP”。                
               

2022 CSCO指南 来了…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声明:亚西亚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者相关专业人士
使用“←” “→”快捷翻页
作者: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请遵守亚西亚健康网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热门标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