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Oncology Biomarker![]() MSKCC的 Timothy Chan团队对于免疫治疗标志物的研究,成果颇多,之前多次聚焦在TMB的预测作用。 此次 Timothy Chan团队综合分析了多个生物因素,利用机器学习模型,相比单个TMB指标,可以更好预测免疫治疗疗效。成果于11月初在Nature子刊发表。 入组情况 研究数据入组MSKCC的1479名患者,涵盖16种癌症类型,包括NSCLC,黑色素瘤,泌尿肿瘤、头颈癌和结直肠癌等。这些患者经历了PD-(L)1 或CTLA-4联合治疗,把所有患者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进行分析。 预测模型 研究者纳入了16种生物学因素,命名为RF-16模型,包括了TMB、免疫疗法前化疗情况、白蛋白、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 血小板和血红蛋白(HGB)等血液指标,拷贝数改变(FCNA)、BMI、年龄、HLA-1进化差异(HED)、肿瘤类型、HLA-1杂合性缺失、性别、药物类型、肿瘤分期、MSI。如下图: ![]()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TMB的预测效果相对最大,其次是化疗史,相应的血液指标也有预测价值,MSI的预测作用可能和TMB相重叠而削弱。 结论 结论证明:在如下训练队列中,RF16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敏感性,无论泛癌种还是单独的癌种,AUC均超过0.8,远超单项TMB,预测效果也超过了RF11模型(即考虑11种更简洁的生物因素)。 ![]() 研究者也预测了OS 的能力,比如下图a,对于验证集中泛癌种的295例,RF16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最高为0.71,高于其他预测标志物,TMB只有0.54,也证实了 TMB对于OS的预测价值有限。图b显示了在RF16模型下,预测免疫治疗Response组的黄色生存曲线明显好于免疫治疗Non-response组的蓝色曲线。 ![]() 这些结论证实了,通过机器学习,融合多项免疫预测的生物因素,可以提高OS和 PFS的预测价值,这些生物因素来自于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变异、临床特征、血液标志物等。 欠缺的是,此次研究没有纳入PD-L1染色表达的数据和转录组transcriptomic data, 而没有能更全面的关注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作者认为,整合分析肿瘤微环境、微生物菌落、TCR多样性及DNA损伤修复变异/耐药变异等都将进一步推动免疫治疗的预测价值。 参考资料: Improved prediction of immune checkpointblockade efficacy across multiple cancer types,Nature biotechnology,2021.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Shirle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hirley |
友情链接
亚西亚健康网 (粤ICP备17095633号)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Copyright © 2014-2022 www.asiavvip.com 版权所有 亚西亚健康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