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新技术 医术天地

  • 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

    更多移动资讯等着你

  • 抗癌故事

网聚医学资讯平台

首页
/
肿瘤医学科普
/
肿瘤前沿技术
/
肿瘤医学论坛
/
肿瘤医学文献
/
肿瘤医疗资讯
/
肿瘤名医
/
肿瘤问答
/

新冠疫苗两针同款和“混打” 抗体保护有何不同? 0484

楼主:阿里2022-02-25 11:25:24 只看楼主
当地时间7月1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最新发表一篇重要的新冠疫苗“混打”研究,为混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增添了新的证据。这项来自瑞典Umeå大学(Umeå University)、名为CoVacc的研究表明,接种一针ChAdOx1n CoV-19新冠疫苗后,第二针接种mRNA-1273诱导了更高的抗体滴度和中和抗体滴度,在体外实验中对突变株的防护也更强。

相较于此前《柳叶刀》发表的Com-COV试验混打初步安全性数据和CombiVacS试验混打免疫反应数据,这项瑞典研究更直观对比了混打和两针同款的抗体影响。

这是一项探索新冠疫苗免疫原性的4期研究,目前仍在持续进行中。此次报告的数据覆盖了88名在研究前9-12周接种过一针ChAdOx1 nCoV-19疫苗的医护人员。在这些受试者中,37人选择了第二针接种ChAdOx1 nCoV-19(同源加强免疫),中位年龄为46岁(范围28-62岁);51人选择了第二针接种mRNA-1273(异源加强免疫),中位年龄为40岁(范围23-59岁)。

在第二针接种当天、接种后7-10天和30天后,分别获取了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其中的新冠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中和抗体水平。此外,受试者还报告了接种第二针后的反应。

在第二针接种当天,两针ChAdOx1 nCoV-19组和混打组受试者体内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特异性和受体结合域(RBD)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相似,中和抗体水平也相似。

在第二针接种后7-10天,两针ChAdOx1 nCoV-19组受试者体内的S特异性和RBD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是第二针接种当天的5倍(P

第二针接种30天后,两组受试者的S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仍与第二针接种后7-10天的水平相似。





▲第二针接种当天(P)、接种后7-10天和30天后两组受试者体内S特异性(A)和RBD特异性(B)IgG抗体水平。最右侧对照组为4名感染过新冠且在采样前9-12周接种过一针ChAdOx1 nCoV-19的个体数据。(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针对瑞典原始新冠病毒分离株(SARS-CoV-2/01/human/2020/SWE)的体外中和实验中,通过免疫荧光分析(immunofluorescence)观察到,混打组受试者的中和抗体水平也更高。第二针接种后7-10天,混打组血清中和效价(以ID50倒数计)是第二针接种当天的20倍(P

相比第二针接种后7-10天,第二针接种一个月后,两组的中和抗体效价均有所提升1.6-1.7倍,但不明显。

同时,研究团队还通过细胞病变效应测定(cytopathic effect assay),测量了两组受试者第二针接种后7-10天的血清抗体对原始分离株和B.1.351突变株(Beta突变株,最早在南非确认)的中和作用。这支持了混打组受试者的中和抗体水平更高的发现。

同时,还发现混打组的抗体对B.1.351突变株具有体外中和作用,而两针均接种ChAdOx1 nCoV-19所诱导的抗体,则对B.1.351突变株没有强效中和作用。





▲两组受试者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图A采用免疫荧光分析,针对原始分离株;图B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测定,针对原始分离株和B.1.351突变株。(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从反应原性来看,第二针混打mRNA-1273的受试者更多报告发烧、头痛、寒战和肌肉疼痛,但对不良反应程度(轻度、中度、严重)进行分级时,两组事件没有显著差异。这些不良事件与此前两针ChAdOx1 nCoV-19或两针mRNA-127研究所观察到的安全性一致。

基于这些数据,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提到,在初始接种ChAdOx1 nCoV-19疫苗后9-12周混打mRNA-1273疫苗,可以有效地进一步刺激新冠病毒特异性B细胞记忆;而且,第二针混打mRNA-1273疫苗可能会对B.1.351突变株提供更好的防护。

NEJM同期发表的社论播客谨慎解读了这些发现。NEJM主编Eric Rubin博士提到,尽管在多个研究中mRNA疫苗作为加强免疫表现出了更强的免疫反应,这项研究提供了新证据,但这项研究也有局限性,只是小型、体外研究,不是随机试验。NEJM传染病领域责任编辑(deputy editor)Lindsey Baden博士强调,免疫保护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抗体水平是重要指标但不完全等同于保护力。至于是否会影响现有疫苗接种,Lindsey Baden博士仍然建议等待更多科学证据发表,以更好理解不同接种策略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Johan Normark, et al., (2021). Heterologous ChAdOx1 nCoV-19 and mRNA-1273 Vaccination. The N Engl J Med, DOI: 10.1056/NEJMc2110716

[2] Eric J. Rubin, Lindsey R. Baden, Stephen Morrissey. (2021).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Vaccine Boosts. The N Engl J Med, DOI: 10.1056/NEJMe2111903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声明:亚西亚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者相关专业人士
使用“←” “→”快捷翻页
作者: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请遵守亚西亚健康网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热门标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